鄉村振興項目調研 | 焦作市修武縣大南坡村鄉村美學振興
為全面深入了解大南坡村“美學振興”發展經驗和成功做法,更好指導公司鄉村振興業務的開展,8月10日,鄉村振興課題組在德泓工程咨詢研究院副院長吳瓊的帶領下前往大南坡村進行實地調研,并與大南坡項目負責人進行了深入座談交流。


大南坡村是近年來河南省涌現出的鄉村振興現象級案例。這個2019年年底才實現脫貧摘帽的太行山腳下小山村,2021年即成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相繼被央視《焦點訪談》、新華社深度報道,成為全國鄉村美學振興的典型代表。



一、大南坡村概況
大南坡村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西村鄉東北部淺山區,由4個自然村西小莊、東小莊、南坡老村、南坡新村組成,項目位于南坡老村;村莊總面積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95.6畝,林地116畝,共有245戶960人;村莊交通和區位優勢明顯,聯系焦作市區和云臺山的006縣道穿村而過,距焦作市區以及5A景區云臺山均在20分鐘車程以內,距省會鄭州1.5小時車程。
二、發展歷程
興盛階段: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由于周邊擁有豐富的煤礦資源,大南坡村因煤而興,村民或者開煤礦,或者在周圍的煤礦上班,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戶戶都有電視機,家家都是萬元戶。得益于這一時期村莊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村里修建了大隊部、大禮堂(影劇院)和中學(修武第三中學),組建了南坡懷梆劇團,成為臨近幾個村中名副其實的“公共文化中心”和“教育中心”,村莊輝煌興盛一時。
衰落階段: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由于煤礦事故頻發以及煤炭資源枯竭,政府關停小煤窯,大南坡村失去了主要經濟來源,而傳統農業又受制于山區灌溉成本高、收益不穩定等因素,村里的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大南坡逐漸走向沒落。老大隊部逐漸閑置,中學西遷,劇團解散,禮堂荒廢。至2014年,大南坡村被評定為省級深度貧困村,全村245戶中有貧困戶103戶,貧困人口341人,全村人均年收入只有3000元。
脫貧階段:2016年以來,在國家脫貧攻堅政策帶動下,大南坡村新修了硬化道路,新建了蓄水池,新打了機井,基礎設施和生活保障短板得以彌補。此外,扶貧工作隊積極為村內貧困勞動力開展勞動技能培訓,通過發展養殖、電商、鄉村旅游等項目提高村民收入。2019年年底,大南坡村順利實現脫貧摘帽。

美學振興階段:2019年,修武縣確立以美學帶動鄉村振興的工作理念,邀請海內外優秀設計師和藝術家對村莊資源進行活化利用,大南坡村被選為試點。2020年5月,項目一期工程開工;2020年9月,修武縣在大南坡村舉辦了全國性的鄉村復興論壇·修武峰會;2020年10月,第一屆“南坡秋興2020”活動舉行,眾多知名藝術家、攝影師、建筑師、音樂人集聚于此,大南坡村名聲鵲起;2021年9月,大南坡村入選第三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2021年10月,第二屆“南坡秋興2021:共振村聲”舉行,活動不僅匯集了全國各地的鄉村建設藝術家,還邀請五條人、小河、張曉舟等知名音樂團體和藝術家,大南坡村成功出圈,名聲大噪,成為區域鄉村旅游目的地和鄉村振興美學路徑的典型樣板。
三、項目理念
“1355”理念:2019年,修武縣正式提出“1355”鄉村振興美學路徑工作理念?!?”即以黨建為引領;“3”即高層次人才團隊引進、群眾動員、多元投入三項基本手段;“5”即鄉村文化的美學設計和價值變現的5條基本途徑,分別為鄉村自然風貌、鄉村建筑、鄉村民俗、鄉村產業和鄉村生產生活方式;最后一個“5”為5個愿景目標,即留住鄉愁、傳承文脈、調動原住民的積極性、全民美育和投入產出的相對平衡。
大南坡計劃:2020年,大南坡計劃對村大隊部閑置的公共建筑群進行更新,通過塑造契合在地精神的展覽、文化教育與活動空間,探求美學在地方實踐中的地位與作用,重視美學對于提升社會治理體系的意義,使其服務地方,適應地方,從而構建一個兼具東方智性與開放視野的美學體系。

緩慢生長,涓涓細流:鄉村振興不是“政府投錢建得很漂亮就行了”,不可能一蹴而就,大南坡放棄以往鄉村振興大拆大建的模式,堅持以美學經濟為引領、文化復興為根基,激活當地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通過對村原大隊部閑置的公共建筑群進行改造升級,將山村風貌、風土人情、歷史文化等資源延伸發展為鄉村民宿、鄉野美食、文化創意等核心產品,為大南坡村注入新的生機。
四、規劃設計
大南坡計劃由策展人左靖擔任文化總顧問和總策劃,并引入國內外頗具影響力的場域建筑、 安哲建筑、金雷建筑工作室和張唐景觀參與了整體建筑改造和景觀設計。


大南坡一期改造主要圍繞老大隊部建筑群進行,建筑改造充分尊重原有建筑風貌和布局,并植入相應的文化內容。大南坡村原大隊部舊址興建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形成下沉院、主院和高臺院3個院落,并保留了一系列具有標志性年代特征的公共建筑。大南坡藝術中心選址于原大隊部的主院部分,主要由正房和糧庫兩個空間組成。正房為磚木結構建筑,正立面和門窗采用拱券形式,糧庫亦為磚結構建筑。


村莊景觀由張唐景觀進行設計,按照“不修飾、不掩蓋,新與舊對比,讓時間在空間里沉淀”的鄉村美學理念,主要分為現狀改善和內容置入兩步計劃。
五、建設運營
(一)主要建設內容
2020年5月,大南坡一期工程開工,主要建設內容有:大南坡藝術中心,由原大隊部主院部分改造而成,總面積400平方米;方所鄉村文化書店,由原大隊部下沉院落改造而成,總面積245平方米;社區營造中心,由原大隊部辦公建筑改造而成,總面積366平方米;碧山工銷社,由原工銷社改造而成,總面積160平方米,一期項目共歷時五個月,并于2020年10月建設完成;項目二期主要包括老村小館、本地食館、6套山居民宿主體工程和部分景觀節點工程,并于2021年6月建設完成。
(二)總投資及資金來源
總投資4000多萬元,資金來源為政策資金、社會資本和企業自籌。
六、村莊帶動
(一)直接帶動
目前項目直接帶動村民就業30-40人,以留守婦女為主,經培訓后上崗,月收入2000元左右;村民自主經營民宿9間,餐飲兩家,還吸引年輕人返鄉利用短視頻創業;碧山工銷社為村民開設農產品和手工藝品專區,售賣收入直接返還村民,每月銷售收入幾百到上千元不等。


此外,左靖工作室、場域建筑、庇護所以及一些影視工作室陸續在村里設立辦公室,為村莊注入了“新村民”,為村莊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間接帶動大南坡鄉村美學對村莊的帶動更多體現在文化和教育意義上。從2019年至今,大南坡村村民都經歷和見證了村莊發生的變化,親身參與了村莊建設,這本身就是一次難得的學習和歷練,大南坡村民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心靈和精神上的滌蕩和成長。其次,村莊環境和空間品質的提升無形中對村民形成一種美學熏陶,對于提高村民素質、陶冶情操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村莊出名后,每天都有外地甚至國外游客前去參觀旅游,擴大了村民和外界的溝通交流,促進了互相學習,提升了村莊活力。



最為重要的,對于村莊的青少年和兒童,大南坡計劃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極為優質的學習成長平臺。每年一屆的南坡秋興活動,讓孩子們近距離接觸到國內外頂尖的各類學者和藝術家,并產生互動和指導;方所書店為當地孩子們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學習和游玩場地;大南坡計劃還聯合北京當代藝術基金會、廣州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等公益組織,長期為村莊小學提供藝術、文學、公益活動等方面的資源鏈接,這對于大南坡村的美育至關重要,對孩子們的影響不可限量。這可能才是大南坡項目的最大意義所在。
七、未來發展
產業發展:在堅持“文化、藝術、設計、教育和農業”五大發展方向的前提下,鞏固做好文旅深度融合,同時通過調整種植結構(中藥材)、優化傳統養殖方式,帶動更廣大的群眾實現增收致富,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項目建設:目前老的大禮堂正在改造,計劃改造為美學中心。社會發展:根據設想,未來大南坡將形成三分之一原住民、三分之一項目運營團隊、三分之一新村民的新社會結構。村莊將更加富有活力和可持續。
八、成功經驗
(一)科學分工保障高水平推進
整個項目責任劃分為縣級指揮部、鄉黨委政府和村兩委、文旅公司、顧問團隊等四個方面,各方面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其中縣級指揮部牽頭項目整體統籌和組織領導,站位縣級層面整合力量解決問題;鄉黨委政府和村兩委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協助做好在地協調、群眾發動、資金整合等地方事務;文旅公司作為項目建設第一責任單位,負責牽頭抓總、中樞協調,全面負責項目建設和運營的相關工作;顧問團隊作為項目品質第一責任人,負責項目規劃、內容策劃、資源導入和品質把控等工作。通過以上機制,參與各方到位不越位、盡責不攬責,實現了高效整合下的科學分工,確保了大南坡項目的高質量推進。
(二)高水平的設計策劃團隊
大南坡項目如今所呈現出來的內容和品質,都出自全球頂尖設計師團隊。前后有策展人左靖、方所文化毛繼鴻、場域建筑梁井宇、張唐景觀唐子穎、隱居鄉里陳長春、安哲建筑王求安、鄉村社區營造陳奇、木刻藝術家劉慶元等眾多設計師和藝術家親自參與大南坡的策劃和設計。
(三)務實高效的地方對接團隊
領導與專家直接與村民對接、或者直接由村集體主導建設運營必然面臨眾多溝通不暢和效率低下的問題。此時,以修武文旅投為主的地方建設運營團隊在上層領導、外部專家與村民之間發揮了重要的承接紐帶作用。他們能夠領會領導和專家的思想和意圖,又能夠團結帶領村民,從而做到統一思想,上下一心,極大地提高了項目推進效率。
作者:德泓工程咨詢研究院 袁希陽
編輯:呂彤彤
審核:胡 斌
聯系電話:0371-8655 3327